隨著天氣寒冷,親朋好友圍聚一起吃火鍋成了不少市民的選擇,從過去燒炭的炭火銅鍋,進而是使用燃氣的卡式邊爐,還有電磁爐以至演變到現在一人一鍋的迷爾小火鍋,火鍋爐具的悄然變化見證了時代的發展歷程。
炭火銅鍋曾引領風騷
近幾天來,隨著寒流影響,汕頭的天氣也變得冷起來,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不少家庭以及酒樓餐廳的火鍋卻“火熱”了起來,人們既借熱氣騰騰的火鍋驅趕寒氣,也大快朵熙飽餐了一頓。但當大伙兒圍坐一團敬酒夾菜、推杯換盞,其樂融融之余,卻很少人會注意到火鍋爐具的悄然變化。
據市餐飲行業人士張樹茂介紹,其實火鍋早在古代就已出現了,當時的就餐者為了讓湯水保持滾燙,就在銅制或是陶制的器盂下面放置柴火,邊煮邊吃,這就是火鍋的雛形。經過歷史演變,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炭火銅鍋的火鍋最為常見。但這款火鍋因進餐中需不斷加炭以保障火鍋“恒溫”,造成了使用上的不方便外,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,特別是在天氣嚴寒的北方地區。因為天氣寒冷,進餐者一般都緊閉門窗,由于空氣不流通加上進餐時間偏長,結果炭爐揮發出來的一氧化碳容易造成食客中毒。
燃氣爐成了新時尚
炭火銅爐的使用弊端注定了它退出“江湖”的必然性。改革開放后,使用燃氣做燃料的卡式邊爐應運而生??ㄊ竭厾t主要是以罐裝的丁烷氣為燃料,但更換較為麻煩,隨著石油液化氣的普及,使用小液化氣瓶的火鍋爐也出現了。這應是火鍋爐具新舊更替的一個關鍵性轉折,它讓群眾能隨時隨地享受火鍋美食,可以隨心所欲進行火力調控而不用擔心火鍋火力不足。
但是,這款“時尚”產品也存在著“奪命”缺點,那就是燃氣罐老化陳舊或是燃氣泄漏會引發爆炸等安全事故,有人戲稱享受此款火鍋是守著“定時炸彈”吃飯。那段時間,市區一些經營蛇肉火鍋的餐飲大排檔就時有發生過此類爆炸意外,有的食客因此受傷住院治療。
電磁爐占領“市場”
之后,隨著電磁爐的“出世”特別是電價的下調,火鍋爐具也都基本“升級”換成了安全性高的電磁爐。這種無明火的電磁爐借著電價的便宜一下子搶占了不少市場份額,成了火鍋燃具新寵。在市區各大餐飲火鍋店,電磁爐完全將燃氣爐“革命”取而代之。在市民家里,也都少不了這款集煎、炒、火鍋等多項功能的時尚爐具。
單人小火鍋成“主流”
2003年“非典”之前,進食火鍋大多是食客圍爐“集體下筷”的現象,但經歷了“非典”襲擊后,分餐制迅速深入人心,特別是火鍋店,一人一鍋的小火鍋成了經營者吸引食客的醒目“招牌”。一餐飲店經營者介紹,和傳統的大鍋相比,符合分餐原則的小火鍋顯得精致多了,既衛生,又能夠有效地抑制和減少疾病的傳播和交叉感染,還可讓就餐者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和食量決定菜品的種類和數量。所以,單人小火鍋現在成了就餐“主流”。
從過去的“集體下筷”大鍋舀湯進食到現在的分餐小鍋大行其道,火鍋爐具在反映出社會進步的同時,也折射出人們飲食健康消費理念的與時俱進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